每至糧食豐收時節,“去哪里曬糧”仍是不少農民面臨的棘手問題,部分農民為了搶收選擇在公路兩旁“占道曬糧”,這就不免存在交通安全隱患。日前,多地多部門積極行動,打破“院墻”限制,盤活“空地”資源,加強宣傳和引導,加快糧食烘干廠建設,不讓“曬糧難”成為“老大難”的問題。
秋收農忙之際,確保糧食顆粒歸倉是農民的頭等大事,糧食能否及時晾曬則是關鍵。受限于場地少、時間緊,山東、河南多地急百姓之所急,主動騰出政府大院、文化廣場等平整場地,為附近農民提供臨時曬場,全力守護農民“糧袋子”。也有一些地方,為了遏制秋季公路打場曬糧行為,開展秋季占用公路打場曬糧專項整治行動。解決占路曬糧問題,不能只盯著“占路”,而忽視了“曬糧”需求。多站在農民的角度謀實策、出實招,依托政府機關大院、村辦公場所、文化廣場、企業空地等場地,設立晾曬區域,保障群眾有地曬糧,積極開放閑置空地、購置糧食烘干機、動員志愿者協助曬糧等,幫助群眾守好“糧袋子”,想農民之所想,急農民之所急,才能把問題解決在根子上。
機械助力、技術賦能,讓糧食晾曬更高效。近年來,我國大力推進糧食產地烘干機械化,在全國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,為農戶提供糧食烘干服務,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取得長足進步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我國糧食烘干機械化水平仍然不高,發展不平衡、不充分問題突出,部分地區還存在設施裝備總量不足、技術水平不高、設施與裝備不配套等問題,烘干服務還不能滿足糧食生產的需要。提高糧食產地烘干能力是解決“曬糧難”的根本之道。機械化烘干效率高,是保障糧食品質、減少災后損失、確保糧食豐收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措施,各地應加大對農民購置糧食烘干機械補貼力度,加快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,建成布局合理的糧食產地烘干體系,滿足糧食產地烘干需求,還可扶持種糧大戶、成立農機合作社、引入專業企業等,實現糧食的集中收儲、統一烘干,進一步降低糧食產后損失,確保糧食顆粒歸倉。
民以食為天,食以糧為安。占路曬糧問題,是各級基層政府走向鄉村治理現代化的“新考題”。實實在在地給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,打破“院墻”限制,盤活“空地”資源,多措并舉解決曬糧難題,努力確保豐收到手、顆粒歸倉,加強宣傳和引導,杜絕“占道曬糧”的問題,引導農戶到安全場地曬糧,提高糧食產地烘干能力,解決農民群眾的急難愁盼,堅決守護糧食安全。(來源:宣講家網)
作者單位:山東青島市山東路12號甲審計局辦公室
【聲明: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立場,僅供參考。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,轉載請注明來源?!?/span>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