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和10月,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,即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喚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記憶,開啟國際合作的嶄新篇章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創造性地傳承弘揚古絲綢之路這一人類歷史文明發展成果,并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,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實踐平臺。10年來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,不僅給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,也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、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積極貢獻,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,有力推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際上形成共識和落地生根。
2023年10月16日 體驗中華文化魅力 10月16日,在第三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,媒體記者體驗在明信片上畫臉譜。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
隨著世界多極化、經濟全球化、社會信息化、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,各國人民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。同時,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問題和挑戰,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,人類社會如何走向光明的未來,需要新的思想和理念,需要更加公正合理、更趨平衡、更具韌性、更為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。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,中國從人類共同命運和整體利益出發,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建設一個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榮、開放包容、清潔美麗的世界,為人類未來勾畫了新的美好愿景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最高目標,并為實現這一目標搭建了實踐平臺、提供了實現路徑,推動美好愿景不斷落實落地,是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公共產品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跨越不同地域、不同文明、不同發展階段,超越意識形態分歧和社會制度差異,推動各國共享機遇、共謀發展、共同繁榮,打造政治互信、經濟融合、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、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,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塑造了人們對世界的新認知新想象,開創了國際交往的新理念新范式,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,引領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,倡導并踐行適應時代發展的全球觀、發展觀、安全觀、開放觀、合作觀、文明觀、治理觀,為世界各國走向共同發展繁榮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實踐路徑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,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理念與正確義利觀,堅持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、貢獻者、受益者,推動實現經濟大融合、發展大聯動、成果大共享。堅持共商原則,就是倡導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,堅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,充分尊重各國發展水平、經濟結構、法律制度和文化傳統的差異,強調平等參與、溝通協商、集思廣益,不附帶任何政治或經濟條件,以自愿為基礎,最大程度凝聚共識。堅持共建原則,就是堅持各方共同參與,深度對接有關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,充分發掘和發揮各方發展潛力和比較優勢,共同開創發展新機遇、謀求發展新動力、拓展發展新空間,實現各施所長、各盡所能,優勢互補、聯動發展。堅持共享原則,就是秉持互利共贏的合作觀,尋求各方利益交匯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,對接各方發展需求、回應人民現實訴求,實現各方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,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。共商共建共享等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核心理念被寫入聯合國、中非合作論壇等國際組織及機制的重要文件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,著力鞏固和加強世界貿易組織等全球多邊治理平臺的地位和有效性,為完善現有多邊治理機制注入強勁動力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積極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治理機制建設,加快與合作方共同推進深海、極地、外空、網絡、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治理機制建設,豐富拓展了多邊主義的內涵和實踐。
作為一個發展的倡議、合作的倡議、開放的倡議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目標是實現互利共贏、共同發展繁榮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既是為了中國的發展,也是為了世界的發展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在理念、舉措、目標等方面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,既是中國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,旨在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,與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;也是破解全球發展難題的中國方案,旨在推動各國共同走向現代化,推進更有活力、更加包容、更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進程,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超越叢林法則、霸權秩序,摒棄零和邏輯,超越國界阻隔、超越意識形態分歧、超越發展階段區別、超越社會制度差異、超越地緣利益紛爭,推進合作共贏、合作共擔、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,努力構建和平穩定、有利于開放發展的環境。10年來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,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短板和瓶頸,為共建國家打造新的經濟發展引擎,創建新的發展環境和空間,增強了共建國家的發展能力,提振了共建國家的發展信心,改善了共建國家的民生福祉,努力構建普惠平衡、協調包容、合作共贏、共同繁榮的全球發展格局,增強全球發展動能,為經濟全球化增添活力,為解決全球發展失衡問題、推動各國共同走向現代化作出貢獻。
2022年7月3日,埃及齋月十日城輕軌鐵路通車試運行。新華社記者 隋先凱 攝
當前,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,大國博弈競爭加速升級,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,全球經濟復蘇困難重重,冷戰思維、零和思維沉渣泛起,單邊主義、保護主義、霸權主義甚囂塵上,民粹主義抬頭趨勢明顯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競爭空前激烈,和平赤字、發展赤字、安全赤字、治理赤字持續加重,全球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顯著增加,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在不確定、不穩定的世界中,各國迫切需要以對話彌合分歧、以團結反對分裂、以合作促進發展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意義愈發彰顯、前景更加值得期待。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堅持平等、互鑒、對話、包容的文明觀,堅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,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,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,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,推動文明間和而不同、求同存異、互學互鑒,推動不同國家間相互理解、相互尊重、相互信任,更好地凝聚思想和價值共識,實現人類文明創新發展。
共建“一帶一路”順潮流、得民心、惠民生、利天下,是各國共同走向現代化之路,也是人類通向美好未來的希望之路,具有強勁的韌性、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。面向未來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仍會面臨一些困難,但只要各國都能從自身長遠利益出發、從人類整體利益出發,堅持團結互信、平等互利、包容互鑒、合作共贏,共同管控風險、應對挑戰、推進合作,不同民族、不同信仰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、共同發展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是各國各地區謀求共同發展的最好對話合作平臺之一,也是促進當今世界和平相處、命運與共充滿希望的重要全球公共產品。
(轉載請注明來源:宣講家網站,違者必究。)
宣講家網評論,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,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!
稿件一經采用,必付稿酬。謝謝!
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:xuanjiangjia001@163.com,QQ交群:1053867568。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