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0月13日,北京京劇院首場初心講堂——“名家與青年說”系列人才經驗交流活動順利舉辦?;顒犹匮麆≡和诵蔹h員、國家一級鼓師金惠武作專題輔導交流,劇院黨委書記楊洪義全程出席;劇院全體中層干部,各團(中心)樂隊隊長、舞臺監督、打擊樂演奏員,共青團員、青年和職工代表共計百余人參加,活動由劇院人力資源部、共青團總支共同承辦,劇院工會協辦,共青團總支書記鄭瀟主持。
金惠武老師作為著名金牌鼓師,五十余年的司鼓生涯,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文戲不溫、武戲不鬧、收放自如、節奏鮮明的演奏風格。他14歲入行學習京劇伴奏,從18歲到68歲,先后參與了大量京劇傳統戲、革命現代代、新編歷史戲等劇目的演出伴奏工作,曾為趙燕俠、譚元壽、馬長禮、張學津等多位名家大師司鼓,貢獻出了《杜鵑山》《畫龍點睛》《赤壁》《風雨同仁堂》等新編劇目的鑼鼓設計作品。退休后,他依然堅持奮戰在重點劇目的演出一線,并長期受邀于中國戲曲學院、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等專業院校參與教學任務,為京劇伴奏事業發展和京劇司鼓人才培養做出了杰出貢獻。
交流活動中,金老師以其個人成長成才歷程為切入,結合數十年的從藝感知與經驗積累,多角度多維度講述了流派與風格、樂隊與演員、打擊樂與文樂、鼓師與琴師、紀律與規矩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總結。
在談起初入梨園的經歷時,他表示自己是邊聽邊看邊學習、邊思考邊總結邊實踐,對京劇從接觸到了解再到熱愛,最終將京劇伴奏作為職業來尊重、作為事業來追求、作為責任來堅守,并號召劇院青年以繼承、弘揚、保護、傳承京劇藝術為己任。針對主持人關于“領路人”的提問,他以年輕時參加裘盛戎先生《杜鵑山》排練中自己演奏失誤的親身經歷,談到了老藝術家對青年人糾錯容錯、提攜成長的優良品德,號召劇院干部對年輕人要敢放手、給機會、多包容,同時鼓勵年輕人要勤奮學習、虛心求教、自信自強。關于鼓師在演出中的地位和作用,他指出臺上演員、臺側樂隊、臺后舞美是三位一體,必須步調一致而不是各自為戰,并以參演張學津先生《借東風》為例,強調了演奏員為演員服務、為劇目服務、為舞臺效果服務的職責作用。在談到文樂與武樂的關系時,他引用了自己在業界流傳已久、備受追捧的論斷,即“打擊樂是筋骨、琴弦樂是血肉,無有筋骨難站立、筋骨血肉合成戲”“鼓能使滿臺生輝、琴能造掌聲連篇”,這一精彩總結引來與會人員的熱烈掌聲和充分認同。
金老師號召劇院青年演奏人員,要強化大局意識、配合意識、服務意識,確保技能過硬、技術卓越、技藝精湛,在演出中甘當“綠葉”、為舞臺呈現“錦上添花”。談到樂隊管理,他以舞臺上喝水要側身低頭、夏天不得扇扇子、著裝要得體統一等細節入手,深情講述了舞臺管理的好規矩好傳統,并指出嚴格管理、關注細節在當下劇院建設和京劇藝術發展過程中依然不容忽視。
在交流互動環節,青年鼓師李陽就節奏把握、鼓琴配合等具體問題當面求教,金老師通過分析演出實例,充分答疑解惑,并表示有機會將與青年鼓師們現場示范交流。
活動最后,金老師深情寄語劇院青年,他表示:“青年是祖國的未來,要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,努力夯實基礎提升水平,為弘揚傳統文化、繁榮京劇事業貢獻力量。希望青年朋友們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汲取劇院充足的藝術營養,繼承和發揚劇院的高水準和好傳統,在提升自我、做強劇院的道路上不懈拼搏。”
交流活動線束,北京京劇院黨委書記楊洪義為金惠武老師頒發了《北京京劇院“京劇傳承”老黨員先鋒隊隊員》榮譽證書,金老師和全體與會人員合影留念。
與會同志普遍表示:金老師的輔導交流深入淺出、生動活潑,既回顧歷史、又立足當下,既教演奏技巧、又授管理經驗,既講實際操作、又談人生感悟,讓大家切身領略到了藝術與生活、事業與人生相結合的名家風采,感觸頗深、受益良多。
“名家與青年說”系列活動,是劇院落實黨中央關于辦好離退休干部“初心講堂”要求的具體實踐;是發揮離退休黨員作用,實現以黨建帶團建,加強共青團建設的重要舉措;更是打造劇院青年人才培養陣地、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的創新探索。下一步,劇院將繼續精雕細琢、持之以恒策劃組織好該系列活動,將老藝術家“傳幫帶”與青年人才“趕幫超”相結合,讓習近平總書記“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”的指示精神在劇院藝術實踐中落地生根。
(北京京劇院人力資源部供稿)